大熊猫是咱邻家“宝”
时间:2025-08-15 09:21 来源:三秦都市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8月6日下午,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西岔河镇银厂沟村贝壳山居民宿负责人傅愉对着手机确认本周的预订信息。

屏幕上跳动的名字来自西安、沧州、太原……这个藏在大熊猫栖息地边缘的民宿,旺季时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才能抢到房间。

佛坪县城全景

6年前,傅愉第一次跟随考察团从成都来佛坪,倾心于这里的好山好水。随着一次次考察深入,她发现,这里有着和成都一样丰富的大熊猫资源。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打造一处不一样的民宿。

2019年,中央网信办、陕西省委网信办帮扶引进650万元,让银厂沟村部分闲置农房变身民宿,傅愉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1间客房到如今的70余间客房,银厂沟村逐渐发展成了“民宿集群”。佛坪县西岔河镇银厂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唐海波介绍:“仅2024年,民宿房屋租赁合计给村民分红118万元。”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腹地中段南坡的佛坪县境内,是陕西省内第一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根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综合调查,保护区内大熊猫野外数量达130只,种群密度持续居全国首位。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到来前夕,记者来到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在佛坪县岳坝镇大古坪村,大熊猫“串门”不是新鲜事。村民们早已习惯了与大熊猫的“偶遇”。有人在自家菜地里发现过大熊猫啃白菜,有人在山间小路撞见大熊猫踱步,就像村里的“老熟人”。

大古坪村村民张忠平说起今年春节期间的“奇遇”,依然很兴奋——大熊猫到村里“串门”了:“我完完整整地把它给拍下来了。”

巡护途中,护林员发现被大熊猫吃过的竹子。

这是张忠平自2019年成为生态护林员以来第四次与野生大熊猫“邂逅”,也让他在巡护时对山林里的“老熟人”多了一份牵挂。

8月7日一早,张忠平和另外3名生态护林员一起开始巡山。

佛坪县低海拔的巴山木竹、高海拔的箭竹,都是大熊猫的“食堂”,98%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给它们备足了口粮。

8月7日,佛坪县岳坝镇大古坪村生态护林员走进大山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路过一片巴山木竹林时,生态护林员宋兆华突然停住。他拨开半人高的草丛,指着一根断竹说:“你看这齿印,边缘都有点干了,应该是大熊猫几天前啃的。”

竹茎断裂处的纤维向外翻卷,透着淡淡的褐黄色。宋兆华转头低声对生态护林员李小宝说:“这里有大熊猫来过,快把红外相机拿出来,装在对面那棵橡树上,镜头正对着这片竹林,观察一下它的状况。”

“今天发现个旧齿印,明天装个相机,看似不起眼,却是在给大熊猫搭建安全的‘家’。”宋兆华说。

13时46分,当天的巡山工作结束。护林员们记录着:10时20分,发现大熊猫啃食竹茎痕迹,距上次记录点约300米;11时15分,安装红外相机1台,朝向东南竹林……

在大古坪村,除了常有大熊猫“登门拜访”的惊喜,还孕育出了一份因大熊猫而生的甜蜜产业。

大古坪村村民宋建才介绍:“大熊猫有时候会跑到村民家偷蜂蜜吃,见了人也不慌不忙。就因为这是大熊猫都爱的蜜,大家索性就叫它‘熊猫蜜’。”

如今,佛坪人靠着生态馈赠日子越过越好。民宿经济持续火热,“熊猫蜜”成了抢手货,山茱萸等特色作物也带来不错收益。

不仅如此,佛坪县境内还有陕西首个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秦地南生态渔业园区负责人鲁健介绍:“68个养殖池年产鲟鱼200余吨。截至2024年,累计出口东南亚395吨,创汇1126.2万元。”

好收益的背后,是对绿水青山的守护。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地区约有345只野生大熊猫,较第三次调查增长了26.4%,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增幅全国最高,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就生活着10只大熊猫,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文/本报记者 李永利 石喻涵 图/本报记者 马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