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披绿 林下生“金”
——黄龙县绘就生态富民新画卷
时间:2025-04-14 10:43 来源:延安日报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如何将“沉睡”的森林资源“叫醒”“盘活”?黄龙县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一点点寻找出了答案。

  走进黄龙县界头庙镇碾子塬村,连翘树上花开正艳,苍术、黄精破土展翠……一垄垄中药材整齐排列,为屋前房后披上绿装、裹上金黄,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春日图景映入眼帘。

  “既美观还能赚钱。”村民金刚笑着说,去年他靠着林地的26亩连翘收入了13万元。

  在黄龙,中药材不仅成了装点家园的别样景致,更是当地群众的致富“良方”。

  四月的春风拂过石堡镇红石崖万亩连翘抚育管护基地,上万亩的连翘苗正迎风摇曳,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村民刘建军弯腰拨开一丛灌木,眼前的连翘花金黄灿烂。“自从种上了连翘,这一片可都成了宝地。”他黝黑的脸上漾开笑意。

  漫步于黄龙,林中飘药香。

  截至目前,黄龙县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7万亩,成功抚育1.5万亩野生连翘,初步形成了“县有园区、乡有基地、户有药田”的发展格局。

  黄龙县地处黄龙山腹地,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达92%,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和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近年来,黄龙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依山、沿河、庭院经济,同时利用林下经济“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的突出优势,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有效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3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除了林下种植,养殖也是黄龙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形式。

  清晨,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倾洒在白马滩镇,沉睡一冬的树木纷纷苏醒,枝条悄然抽出新芽。树林间,一排排蜂箱摆放有序,孙少龙熟练地戴上养蜂帽,手法娴熟地调整着巢门。

  孙少龙是白马滩镇石门村中蜂养殖大户,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目前他代管着村集体的150箱中蜂。“我养了100箱蜜蜂,去年产蜜1500公斤左右,一年下来收入超过6万元,要比在外打工强。”孙少龙说。

  林下经济一头牵着“生态美”,一头连着“百姓富”。近年来,黄龙县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鼓励群众利用林间空地发展中蜂养殖,让本地的林下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45个;2024年生产蜂蜜7.5万公斤,实现产值7500余万元。

  林下种、养产业为黄龙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愈发迷人。森林资源变旅游优势,一股充满活力的发展浪潮正在林间蓬勃兴起。

  随着天气日渐转暖,趁着假期,携上亲友一头“扎”进山林间,成为不少游客前来黄龙解锁春日的“元气”新玩法。

  4月6日,春日正好。白马滩镇暖山河畔露营基地里,精巧的水上木屋立于葱郁林间,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不远处,一顶顶帐篷中,欢声笑语不断,游客们谈天说地,满是惬意。

  来自渭南市的游客张静感慨道:“在这里,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风声、鸟声带走了,让人全身心都融入了自然,真是太治愈了。”

  近年来,黄龙县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生态旅游,带领当地群众端起“生态碗”,踏上致富路。

  林下药材生长正旺,林上群蜂飞舞正忙,林间露营灯火正亮……如今,在黄龙山林海深处,一幅生态好、文旅强、乡村美、百姓富、发展优的生态经济强县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