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从“沙海”到“生态绿洲” 野生动植物迎来新家园
时间:2025-03-10 15:19 来源:陕西网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以前出门风沙大,现在出门满眼绿色,鸟儿也多了,环境真是好了!”这是榆林人如今最常说的一句话。

曾经,榆林因生态脆弱而饱受风沙侵袭,风沙肆虐的景象是老一辈榆林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这片土地已然成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乐园”。榆林的生态建设成果,正是这座城市从“沙海”到“生态绿洲”的生动实践,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曾经是风沙侵袭的“重灾区”。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榆林的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9%提高到33%。小纪汗林场已成为榆林市主城区的绿色屏障,25万亩樟子松生态林在沙地上拔地而起,曾经的“沙海”已变成一片片绿洲。

榆林的生态改善为野生动植物带来了“新家园”。据最新统计,榆林现有野生植物50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04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大鸨、遗鸥等17种。每年春秋两季,几万只候鸟都会在榆林的无定河、榆溪河、红碱淖等地停歇、繁殖。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全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典型案例,湖水清澈,植被茂盛,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榆林设立了5个自然保护区,包括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同时,通过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植树节”等生态节日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近年来,全市有450多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植绿5000多万棵。通过推广“家庭林”“亲子林”等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2025年,榆林将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绿色为笔,逐步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