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围绕加快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全面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布局,推动全要素聚焦、全产业融合,努力以全域思维开创渭南生态旅游新局面。目前,渭南市年均森林旅游、康养与休闲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蒲城县金帜山唐景陵景区 杨晗/摄
渭南地处秦岭北麓,靠近黄河沿岸,拥有众多沿秦岭、黄龙山及其余脉分布的山岳景观,也拥有沿黄河集中分布的峡谷、湿地景观。其中:潼关县、大荔县、富平县、蒲城县、合阳县毗邻黄河,依托农业综合体,拥有以洽川湿地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黄河湿地景观和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澄城县、合阳县遗址遗迹较多,东府民俗风情独具特色;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依托秦岭北麓,山地风光独特,以华山为代表的山岳景观和休闲旅游度假资源众多;华州区、大荔县、蒲城县、富平县拥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渭南市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产品众多,门类齐全,为全市旅游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积极发掘和整合全市森林、湿地旅游资源。渭南先后编制了《渭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渭南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渭南景区景点简介》等。依托现有森林旅游项目,全市加快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旅游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市场化发展。合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打造多种形式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生态休闲服务项目,提供惠及百姓的林业生态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传统生态文化元素的内涵。全市在普遍保护修复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遗迹等生态文化载体,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促进生态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市场化发展。重点推进临渭区、华阴市、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蒲城县、韩城市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提升生态旅游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同时,在全面分析渭南市生态旅游以及森林康养资源、现有条件、开发可能的基础上,整理了在规划期内能够开发建设的主要建设项目,纳入森林城市建设规划。 目前,渭南市围绕“一核一心四带八区”的网络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秦岭生态休闲康养旅游带”“黄河西岸生态休闲旅游带”“北山生态人文旅游带”“渭河湿地生态运动旅游带”4条生态旅游带。即—— 秦岭生态休闲康养旅游线:西起临渭区、东至潼关县,途经石鼓山森林公园、少华山森林公园、太平峪森林公园、华山景区、华阴月季园,主要体验秦岭天然森林景观、休闲观光、生态康养等。 黄河西岸生态休闲旅游线:南起华阴市华山脚下,北至韩城,途经潼关岳渎公园、黄河湿地公园、洽川湿地,主要体验生态景观、生态田园风光等。 北山生态人文旅游线:北起韩城黄龙山,主要经合阳梁山、澄城县壶梯山、白水县方山森林公园,到达富平金粟山森林公园,形成串联北山生态旅游目的地,辐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带。 渭河湿地生态运动旅游线:沿渭河自西向东,依次有渭河生态运动公园、沋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主要领略渭河沿线湿地风光,观赏河流、湖泊湿地自然风光、湿地鸟类,进行湿地自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