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时间:2025-08-12 09:13 来源: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保护、科研、宣教主责主业,强化思想引领、完善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不断提升,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2025年5月,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文明根基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设立文明办,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文明办统筹抓、科(室)站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单位建设走深走实。

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研讨交流,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入行。

发挥党员作用。成立党员先锋岗5个,组建自然教育党员先锋队,参加全省林业大型科普宣传20余次,生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受众5600余人,与10个党支部建立了共建机制,联合开展共建活动20余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文明创建。

二、强化道德建设,塑造文明风尚

培育文明素养。签订“文明行为规范承诺书”,开展“车让人 人守规”“文明餐桌新风尚”等文明实践活动和移风易俗知识有奖答题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活动,每年组织开展“身边好人”“最美职工”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绿色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志愿服务。成立志愿者团,招募社会志愿者30人,开展生态科普主题宣传进校园、社区活动100余次受众2万人次、参加“恒爱行动—百万家庭亲情一线牵”等公益活动12场次,平均每年在北沟森林体验基地开展自然教育志愿者活动20余场1500余人次,打造“文明窗口”形象。

强化阵地宣传。坚持办好《秦岭牛背梁》刊物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全方位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中国好人、良好家风、移风易俗等公益广告,协助拍摄生态保护电影《爷爷的牛背梁》,不断巩固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渠道。

三、强化主责主业,实现互融共促

严格资源保护。主要保护对象羚牛从建区时的70多头增长到现在350头左右,冬季栖息地从5处增加到6处,面积达31.04平方公里,分布区域显著扩大。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由12株增加到60株,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和松材线虫病疫情,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

加强科研监测。建成视频监控塔 24 座、监控立杆 35 个,布设红外相机 40 个,完成秦岭野生动植物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组建了新的智慧管理平台,初步建成数字化保护区。设置了30个固定样地、8条监测样线,与科研院所携手开展了9项科研项目,获得2项省部级奖项,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

厚植生态理念。充分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生物多样性日及爱鸟周等林事活动,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先后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中国林学会授予“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梁希科普活动奖”等荣誉称号。

四、强化人文关怀,丰富文明内涵

落实关心关爱。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改造局站室外运动场地,建设职工食堂,提升工作生活环境。坚持开展“10元关爱行动”,组织向困难职工、社区困难群众、灾区群众慈善捐款活动,累计捐款10余万元,全面倡导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时代新风。

丰富文化生活。开展“凝聚她力量 巾帼绽芳华”、“迎新年 启征程”城墙健步走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获得“省直机关体育测试达标赛”团体二等奖、省林业系统乒乓球比赛优秀组织奖、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二等奖等。

助力乡村振兴。先后选派3批7人定点帮扶,投资110万元新建木耳营销中心、木耳筛选烘干包装车间,捐赠教学物资余8万元,帮助吸纳社会捐款10万元,开展消费帮扶5.7万元,解决就业165人。驻村工作队连续 3 年获得省级参扶单位驻村联户扶贫工作“好”等次。

文明之花,馨香流溢;文明创建,未有穷期。下一步,局党委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凝聚全体干部职工智慧力量,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让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作者:李娜 审核:孟海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