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春意,碧波粼影。2月14日,陕西省2025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汉中启动。本次活动以“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为主题,通过知识科普、法规宣传等形式,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强化部门协同,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司长樊喜斌出席并讲话,国家林草局驻西安专员办党组书记、专员何熙出席活动。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卫东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艳致辞,市林业局局长范来福宣读《湿地保护倡议书》。
湿地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现场,湿地保护展板与摄影艺术展定格了全省湿地四季更迭的壮丽景致,从晨曦静谧到夕阳绚烂,从万物复苏到万物归宁,皆是对湿地自然遗产的致敬。此外,活动现场还发放了湿地保护宣传资料,系统阐述湿地保护的科学原理、政策法规与实践案例,激发人们对湿地保护的共鸣与责任感。
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湿地保护作为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修订完善《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成为黄河流域率先完成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修订的省份之一;2024年省级财政安排湿地保护修复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湿地公园43处,认定省级重要湿地55处,晋升国家重要湿地1处,以重要湿地为支撑、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湿地保护网络加速形成;湿地面积稳步增长,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提升,黑鹳、大天鹅等珍禽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新记录到了彩鹮、桃花水母等湿地优质水环境质量指标物种;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功能不断增强,汉江、丹江、嘉陵江出省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以上,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生态根基。
汉中作为湿地资源得天独厚的地区,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将汉江河滩修复为城市生态廊道,为众多鸟类营造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天堂。如今,汉江湿地已成为汉中市生态保护的标志性名片,吸引了朱鹮、白鹭等128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市民在观鸟平台、湿地绿道间畅享“推窗见绿、漫步亲水”的幸福生活。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西安专员办及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住建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汉中市有关部门及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作者:徐爽 审核:巨炎武 杜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