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咸阳市林业局扛实兴林草兴生态重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绿色咸阳实绩厚植山清水秀之基,精心绘制生态咸阳新画卷。
生态空间治理一体化推进。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工作实绩实效,生态空间治理之路越来越坚实。新一轮机构改革之后,咸阳市林业局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一体化监管森林、草原、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地体系,锚定758万亩生态空间主战场,按照“一城、两河、三区、十线、多点”的生态空间治理总体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实施“咸阳市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咸阳市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十大工程”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转变,形成林地、草地、湿地、荒地、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一体化的生态空间治理新体系新格局。
系列绿色创建多层次开展。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总抓手,分层次开展国家和省级绿化模范县、森林县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森林乡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绿色创建,坚持以创促建,努力实现“大地植绿、身边增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的良性循环。2016年2月,咸阳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21年,咸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综合评定,2021年6月,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咸阳成功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2022年11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咸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咸阳市再添一张国家级名片。全市共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9个、省级绿化模范县6个、省级森林县城6个。全市建成森林小镇10个、森林乡村115个,创建绿色社区100个、绿色学校39个。
国土增绿行动大规模实施。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断掀起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高潮。国土绿化由以造为主迈向营造并重、以营为主新阶段,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增量提质,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双增长。十年来,全市共完成各类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439.3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0.26万亩,封山育林112.51万亩,飞播造林43.6万亩,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162.97万亩,绿化道路3915.3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81%,较“十二五”末提高了2.8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达到1424万立方米,较“十二五”末提高了84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方位加强。划定的全市生态空间红线面积959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地面积667.2平方公里,占生态空间红线面积69.1%。实施完成了全市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勘界立标工作,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监管保护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迈出新步伐,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咸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湿地保护与恢复进入法治化治理新阶段。全市新增淳化冶峪河、礼泉甘河、永寿漆水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累计达到5处,湿地保护率达到39.69%,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和迁徙路径不断拓展优化。全市建成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基地4处,十年来,累计救护野生动物800多起。金钱豹、大鸨、黑鹳、金雕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朱鹮、大天鹅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渭河流域咸阳段栖息觅食。
林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快发展以杂果经济林、林下经济、特种养殖、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十年来,全市新建和改造以核桃、花椒、榛子、红枣等为主的特色杂果经济林40万亩,杂果经济林面积累计达到165万亩。以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特色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规模达10多万亩。全市培育发展涉林企业185家,其中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陕西皇家尚林苑生态休闲产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评选认定为陕西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全市新建旬邑县马栏森林休闲康养地、长武县红星森林休闲康养地等森林康养基地7处。2016年,陕西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市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旅游人数40.6万人次,旅游收入5626万元。
林业生态风险系统化管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系统管控生态风险。全市重新组建专业、半专业和义务森林防火队伍112支3603人。开通了全市护林员中国移动MAS森林防火短信警示系统。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了北部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北部重点林区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对全市23073株古树名木落实建档保护。扎实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护候鸟“清网行动”“净网行动”,十年来,全市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178起,行政处罚1210人,罚款1443.82万元。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十年来,全市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检疫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零传入。
林业碳汇试点高标准启动。以““双碳”战略”为引领,以维持碳氧平衡为方向,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1年3月,咸阳市在西部率先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委托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对全市森林资源碳汇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完成了全市乔木林森林碳汇测算评估。编制完成了《咸阳市林业碳汇规划(2022-2025)》,制定下发了《咸阳市林业碳票碳汇计量办法(试行)》、《咸阳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初步建立起了林业碳汇计量测算、碳汇交易管理的制度体系。咸阳市林业局先后与南京泰爱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仓创展(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林业碳汇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咸阳市首张林业碳票,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首张林业碳票——《咸阳市林业碳票》正式颁发并完成交易。
发展保障机制高效能运行。全面推行林长制,2018年,咸阳市率先试点推行林长制,2021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全覆盖。市委12名常委、市政府1名分管副市长均担任市级林长。全市3700多名林长进入网格化管理,林长责任落实到山头到地块。完善绿化委员会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任务细化实化,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全市11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现财政全额保障,拖欠职工的 “五险一金”等林场债务得到彻底化解,林场职工的营林管护积极性全面提振。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切实履行林长制办公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职责,把“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转化为系列实践活动,生态绿军战力稳步提升。咸阳市林业局先后被人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2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对全国林长制督查激励结果进行通报,对全国29个市县林长制工作予以通报表扬,咸阳市作为陕西省唯一受到通报表扬的单位,荣登全国榜单。
生态美则咸阳美,生态强则咸阳强。咸阳市林业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推进生态空间扩容增量、生态成果巩固提升、生态福利惠泽民生,让绿色扮靓咸阳大地,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厚植绿色根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咸阳力量!(作者:王北平 审核:赵强社 编辑:慕旭飞 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