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观音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位于秦岭中段南麓,佛坪县北部。该项目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上海吉尼亚公司于2015-2016年赞助。自然教育以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为主线,分别用不同的单元空间讲解大熊猫及大熊猫保护区的有关知识,向全社会传达生态保护理念。
观音山生态文明教育学校配备有野生动物标本,设置有青少年科普互动设施、图书室、展览厅、宣教人员宿舍等,陆续接待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团体30余次,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自然学校面向公众开放,介绍大熊猫保护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由于设计风格独特,宣传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新颖,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访客参观。
自然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塔吉克斯坦、西安、北京、上海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附小、高新区第一中学、西安中学等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500余人次,室内单元空间的知识讲解点受到师生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很多体验学生临别时表示:希望将来有机会成为一名自然保护区工作者,亲身参与到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的工作中。
自然教育活动启动后,受到社会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国家林草局网站、陕西日报、中国绿色时报、陕西卫视等多家媒体均给予了报道或深入采访,其他媒体也进行了转载,社会反响强烈,生态文明传播效应良好。
理念与特色
自然学校和对应的室内外自然教育活动的主线逻辑是与观音山保护区的主要工作密切关联的,注重讲述大熊猫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故事。避免了自然教育内容与其他保护地,尤其是大熊猫保护地的同质化,也给了观音山自然教育很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在自然教育解说和活动的主题思想上,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例如,从大熊猫与人类互动的漫长历史入手,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人类自身的一些不理智、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出现,今天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关键在于人们通过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去统筹和协调,用更加长远的目光,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另外,自然学校虽然主要是讲述区域内的保护内容,但更强调局域保护也是全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受众看到这里的生态保护,是如何贡献到全球气候变化、碳减排、水源、生物多样性等保护议题上的。
观音山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也不是仅限于野外生态的保护,最终的目标是告诉受众,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总结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与保护工作密切结合,接地气;二是整体上体现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题,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观音山拟在野外建设一条长约3公里的生态体验线路,重点介绍秦岭林区的野生动植物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让访客亲身体验秦岭大熊猫栖息环境,唤起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保护秦岭祖脉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