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答复函

类  别:A
签发人:郑  重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关于加强部门协调全力做好秦岭生态廊道建设工作的提案》(第6号)收悉,感谢各位委员对我省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理区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生物资源丰富。秦岭有种子植物3800余种、鸟类418种、兽类112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29%、22.4%;秦岭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家园,有120种动物和176种植物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对象。自然科学家歌德曾说: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保护秦岭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积极开展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建设。为了做好秦岭野生动物保护,确保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我局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工作。2019年9月,省人大修订通过《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在秦岭范围内,禁止损坏野生动植物保护设施和保护标志。2020年7月,省政府出台《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提出要“在栖息地设置保护设施和标志,构建起自然、多彩、连通的生态廊道”,“发展完善自然保护区群,构筑适宜的生态廊道,保证重要物种基因交流”。2023年10月,我局结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现行法律法规,紧扣我省实际,编制了《陕西省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并开始落地实施。

三、创建秦岭国家公园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目前,我省共布局国家公园候选区2个,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已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已完成创建任务,并向国务院提出了设立申请。拟建的秦岭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将秦岭山系主梁主脉和主要支脉、典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垂直景观带、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地和连接带等包含在内,能够有效保障野生动物生态廊道的连通和完整。根据监测统计,国家公园创建期间,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大熊猫野外遇见率、数量呈上升趋势,金丝猴种群数量增加到5000余只,林麝野生种群稳步扩大,在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种群重要走廊带区域多次拍摄到野生金钱豹。

四、全力推动秦岭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建设。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秦岭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50万元,建设野生动物生态廊道9处,拆除围栏15千米,修复廊道区域植被3000余亩。按照《陕西省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物廊道建设。规划在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建设3处珍贵野生动物走廊带;在生态廊道内通过封山育林、人工还湿、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方式恢复森林植被,营造近自然生态环境,实现隔离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逐步扩大物种栖息地范围。

五、加强部门协调确保生态廊道发挥作用。一是加强与项目审批部门工作协调,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查环节,做到尽力避让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洄游通道,对确实无法避让的,要求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修建野生动物通道、过鱼设施等,从源头确保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应建必建。二是与环保等部门联动,形成审查合力。生态环境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等列入环境敏感区,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环保部门在审批涉及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迁徙洄游通道环境影响评价时,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同时提出审查意见。三是加强监督执法,各级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制止,按照行政法规做出处理并责令限期恢复生态廊道功能。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进秦岭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感谢各位委员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守护秦岭山上的美丽“精灵”。

陕西省林业局

                               2024年6月28日

(联系人:刘  建  电  话:029-886521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