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A
签发人:党双忍
中国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重振陕北红枣产业的建议》(第4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红枣产业是陕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我局一直高度重视红枣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将红枣列为全省五大干杂果经济林品种重点发展,支持陕北地区做精做优红枣产业。一是在榆林、延安市召开“全省干杂果经济林建设科技示范现场会”“全省林业产业座谈会”“全省核桃、红枣精品园建设项目现场会”,交流发展经验,推广实用技术,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举办红枣良种推广与设施集约栽培技术培训,推广普及降树形、肥水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三是组织修订《红枣标准综合体》,为陕北地区红枣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提供支撑。四是联合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开展红枣产业专题调研,向省政府做了《关于陕北地区红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的专题汇报。目前,正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相关落实措施,加快推进红枣产业提质增效。五是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上对延川县红枣鲜食枣设施栽培、低产枣园良种化提质增效等予以倾斜。六是积极协调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将红枣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险种,逐步降低保费、提高保额,提升省、市、县各级保费补贴比例,减轻枣农经济压力,分散红枣产业经营风险。经过多年努力,红枣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21年底,全省红枣种植面积254.29万亩,产量37.96万吨,产值39.49亿元。
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认真落实,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陕北红枣产业发展。
一是着力解决红枣裂果问题。针对陕北红枣产业面临的裂果等技术问题,我局充分征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枣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重点从品种改良和科研攻关等方面解决红枣裂果问题:第一,大力发展鲜食枣。鲜食枣效益好、市场潜力大,陕北发展鲜食枣与关中大荔等地所产冬枣在色泽、上市时间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可形成互补互促的效果;第二,大力发展酸枣。酸枣仁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原料,其价格每公斤高达500-600元,收益稳、见效快,拟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第三,实施高接换头和更新复壮,对现有红枣品种进行改良优化,提升红枣抗裂、抗病习性,提高红枣品质。第四,在林业科研和推广项目方面,倾斜支持高校和林业科研单位选育抗裂果品种,开展相关科研攻关。
二是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对陕北红枣等林业产业开展深入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目标措施和支持政策,支持和引导陕北红枣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建设一批标准化高效红枣示范园。
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推选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我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支持榆林市和延安市所辖红枣企业申报评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陕西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并在相关政策和项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推进红枣加工业发展。支持陕北红枣主产县大力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厂,做大做强红枣加工业,解决初级红枣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带动红枣种植业发展。引导红枣企业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加工生产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红枣产品,延长产业链,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逐步扩大陕北红枣的市场占有率。
五是加强红枣产业技术培训。通过专家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训一批红枣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努力做到乡有技术带头人,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建立健全陕北红枣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为广大枣农提供日常技术指导,推广普及红枣产业发展技术,提升红枣生产管理水平。
六是协调做好红枣保险工作。继续加强与农业保险管理部门联系对接,指导陕北各地开展红枣保险绩效评估工作,督促承保机构做好灾后理赔工作,进一步降低红枣产业经营风险,维护广大枣农利益。
七是多措并举攻克销售难关。2021年,省林业局与省建行联合建设了一个林特产品线上销售平台——陕西林特产品馆,在促进我省林产品销售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下一步,我局将充分发挥该平台作用,组织和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馆销售红枣等陕西知名林特产品,解决我省林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同时,指导陕北红枣企业和枣农通过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推进红枣产品线上销售。另外,积极组织陕北红枣企业和大户参加省内外大型林业展会,加大陕西林产品宣传推介力度。
希望贵单位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省红枣产业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批评和指导。
陕西省林业局
2022年6月13日
(联系人:陈 璟 电话:029—8865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