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签发人:党双忍
石光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榆林毛乌素沙地再治理的建议》(第625号)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加快推进榆林毛乌素沙地再治理情况答复如下:
榆林是我省沙化土地较为集中的区域,全省99.7%沙化土地面积分布在该区域。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带领沙区干部群众,经过多年努力,陕西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国防沙治沙成效突出省份,被国家树立为治沙样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固的历史性转变,沙化土地治理进入了“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沙化土地治理使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创造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奇迹。
今后我省防沙治沙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继续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重点项目,提高我省沙化化土地治理国家投资份额,深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沙区林木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落实金融税收等扶持优惠政策,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2020年国家安排我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央资金20000万元,2021年将争取中央投资30000万元左右。2020年我局会同省财政厅成功争取中央财政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补助资金项目,下达我省中央财政资金15000万元。积极争取国际项目合作参与我省沙化土地治理,2012年-2019年实施完成德国政府贷款陕西榆林长城沿线沙地治理10万亩,应用推广了“近自然林业”、“数字林业”、“智慧林业”等先进的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促进实施区农村经济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我局向国家林草局申报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8200万欧元,其中拟申请黄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项目6000万欧元、陕西红碱淖生态造林项目2200万欧元,项目落地建成后发挥国际金融贷款项目在沙化土地治理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起,我省将用10年时间对榆林、延安等沿黄防护林开展提质增效工程,省财政厅每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亿元,对沿黄13个试点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其中重点改造提升沿黄干流西侧5公里、主要支流两侧2公里的防护林,推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沙区资源管护
我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沙区植被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进度规范项目管理的通知》,对今后沙区植被保护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封山(沙)禁牧,加强开发项目监管,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切实依法保护沙区植被。加强林业执法干部培训,严格林业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沙区植被的违法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加强沙区林地征占用审核和植被资源利用管理,切实保护沙区林地资源。结合我省实际,于2019年修订了《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进一步明确乡镇村委会职责,下移执法重心,将封山禁牧工作落地、落实,坚决遏制偷牧、散牧现象发生,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于2020年我局先后出台了《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和《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严格管控沙区开发建设活动,健全沙地用途管制和沙区植被保护制度。继发布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我省今年起全面执行林长制,严禁林地非林化,严格林草地用途管控,全面建立地方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责制。
三、优化沙区林分结构
我省今后沙化土地治理注重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地方财政资金,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规模化防沙治沙、森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百万亩沙地柏人工林基地等工程项目,巩固沙地生态系统防护功能,筑牢黄土高原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全面开展毛乌素沙地风沙区综合治理,长城沿线风沙带治理提升,定靖盐渍化土地治理改造,黄土(丘陵)覆沙区增绿提质,采矿塌陷区植被修复,提升沙地植被覆盖度。对沙蒿、花棒及踏郎等治沙树种为主的低效防护林,通过平茬复壮、补植补造、封沙育林、更新替换等措施,优化沙区植被结构。充分发挥省林业科学院平台作用,以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红石峡沙地植物园和榆林沙地森林公园为依托,通过广泛征集省外、国外种质资源,引用、筛选、试验、示范推广适生品种,不断丰富我省防沙治沙新物种,提高沙区种质资源多样性。继续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红枣降高塑性丰产栽培等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继续扩大樟武松、胡杨等引种栽植推广试验示范成果。坚持以水定林、雨养林草,根据榆林沙区水资源承载力,合理规划沙区造林树种和造林密度,加大臭柏、旱柳、杜松等乡土树种设计栽植力度,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草结合,常绿阔叶结合,实现造林树种多样化,逐步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
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继续推行参与式决策、招标制施工、报账制支付、合同制管理等治沙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普惠性造林机制,按照因地制宜、以林施策、产权明晰、多元参与的可持续性原则,采取“育苗造林一体化”、“育林购绿一体化”、“先造后奖代补式”等造林机制和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造林用地落实难问题,又为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国土绿化和产业振兴,优先扶持造林大户和企业,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保护,实现投资方式灵活化、投资渠道多元化、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采取林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企业出资金与技术、农民出土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林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林草融合机制,加大封沙禁牧和设施养畜力度,积极引种推广高效牧草(绿洲1号、巨菌草等)示范,减轻畜牧业对沙区植被的压力。按照“造林管护收益为一体”的原则,强化后期管护责任落实,推进“千亩有人管、万亩设站管、十万亩以上建场管”的精准管护机制。
针对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今后我省防沙治沙工作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优化沙区植被环境,着力保护生态资源,着力提升质量效益,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深入开展森林抚育,强化退化林分修复措施,提高沙区植被结构,增强防风固沙功能。我们将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按照黄河流域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要求,积极谋划申报一批适合推进我省毛乌素沙地治理项目,争取纳入到国家计划项目序列。继续争取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重点项目,提高我省防沙治沙计划份额,深入推进重点工程治理,不断提高沙区林木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加快实现榆林从“浅绿”向“深绿”迈进,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空间治理实现恢复生物多样性跨越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沙区治理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陕西省林业局
2021年4月14日
(联系人:万建军 电 话:029-8865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