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签发人:党双忍
阎延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发掘陕西林业经济潜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42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兴林与富民同步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发展趋势。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109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63亿元。
一是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全省五大干果等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231.43万亩,总产量154.97万吨,总产值227.88亿元。其中:核桃1162.01万亩、产量59.31万吨、产值达75.45亿元;红枣255.85万亩、产量56.78万吨、产值51.58亿元;花椒259.33万亩、产量11.45万吨、产值72.11亿元;板栗487.09万亩、产量10.81万吨、产值10.13亿元;柿子67.15万亩、产量16.62万吨、产值18.61亿元。我省核桃面积居全国第二;花椒面积居全国第二、产量居全国第一。
二是坚持兴林与富民同步推进。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林业产业,按照规划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按照“双倾斜”原则,每年在下达核桃等经济林发展项目资金时向56个贫困县重点倾斜,占资金总额的52.5%,发展林业产业脱贫取得明显成效,惠及贫困人口58.25万户、194.25万人,户均增收1256元。
三是林业产业标准园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示范园区及基地建设,以核桃、花椒、元宝枫、油用牡丹为主体的木本油料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快速推进我省木本油料00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省有“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10个,“省级核桃示范基地”27个,省级核桃红枣精品示范园15个、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81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1个(韩城花椒)。加强林业产业品牌建设,打造了“巨鹰红枣”“大荔冬枣”“商洛核桃”等一批陕西知名林产品牌,商洛核桃、大荔冬枣、韩城花椒、佳县油枣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九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四是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迅速壮大。牢固树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支撑点、是区域发展水平的体现的思路,编制了有规模以上企业名录,建立完善了产业基础数据库,发展了一批省级龙头企业,引导培育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截止2020年底,认定省级以上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81家,其中,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2家。
五是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的苗木花卉产业迅猛发展。我省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并积极推行林下间作套种、生态种植等模式,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省发展苗木花卉239.79万亩。其中,苗木166.7万亩,花卉73.01万亩,产值234.11亿元。全省现有规模以上苗木市场37个,苗木企业2784个,苗木种植农户75014户,苗木从业人员266526人;有花卉市场83个,花卉企业723个,花农8859户,花卉从业人员31935人。全省命名了106个苗木花卉省级示范园、27个省级示范县。
六是开展调研和培训,实施科技攻关。针对核桃、红枣及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撰写了《关于我省核桃冻害、红枣裂果防控有关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我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举办全省核桃丰产栽培及加工技术示范培训,提升林业产业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开展《红枣裂果防控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规范》和陕西省重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核桃低产园综合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启动实施了“特色功能性蜂蜜开发研究”科技攻关项目,举办了两届陕西中蜂蜂蜜品质大赛,有力推动了林下中蜂产业发展。
二、关于“发掘林业经济潜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几个问题
您建议中提到的“陕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关键衔接期。如何将林业经济的挖掘、转型发展作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内容、与乡村振兴密切结合、助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内循环发展战略下广大农村的深度挖掘发展”意义重大、也非常重要。现就具体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更新经济林品种”建议
目前,我局已经明确全省工作思路:一是选育推广优良品种。给合近年来我省生态脱贫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依托有关高校和林业科研机构,通过研究和实验对比,选育桃核、沙棘、花椒、仁用杏等经济林优良品种,开展试点试范和推广,提升经济林产业的良种使用率。二是实施特色经济林提升改造。针对当前经济林低产低效的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快低产园改造和品种改良,通过高接换优、更新复壮等措施,实施特色经济林提升改造。改造和建设一批经济效益高、可示范可推广的高标准示范园、示范基地,促进全省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通过专家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培训一批林业产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真正实现乡有技术带头人,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提高核桃等特色经济林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典型示范带动,促进特色经济林种植业健康发展。
(二)关于“设立林业经济专项经济开发资金”的建议
我们将积极向省政府汇报情况,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支持林业机械及相关技术研发,支持相关科研机构研发适用经济林生产的机械工具,逐步实施耕种、锄草、施肥、灌溉 、修剪、采收、凉晒、储藏机械化,逐步改变主要依靠人工手工作业的现状,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林业企业申报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攻关在经济林育苗、种植、加工、储藏、产品开发、精深加工等方面临的技术难题。计划“十四五”期间新申报认定一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创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经营发展机制。
(三)关于“成立林业产业办职能机构”的建议
目前陕西省林业局内设有林业产业管理职能机构,各市、县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基本取消。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林业产业联盟目前仍在运行。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市县级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落实林业产业工作在市一级林业部门要有分管部门、有人管事。形成从上到下有机构管、有人抓林业经济工作,有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指导支持陕西省林业产业协会、林业产业联盟积极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林业产业行业发展。
(四)关于“建立财政投入向林业经济开发转型倾斜机制”的建议
我们将积极配合省财政有关部门,及时提供情况,做好财政投入向林业经济开发转型倾斜机制创新工作。
(五)关于“建立由政府或企业主导的土地流转”的建议
不动产产权登记工作,在机构改革后已转由省自然资源系统管理,目前各地林权登记工作进展不一致。林地流转首先需完成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之后林权持有者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愿开展林地流转。我们将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构建林权交易平台(市场),畅通交易渠道,规范交易流程,维护各方权益。
十四五期间,陕西林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为基本遵循,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为主攻方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 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不断夯实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欢迎您继续关注林业、支持林业工作。
陕西省林业局
2021年5月7日
(联系人:孟海民 电 话:136092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