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陕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时间:2019-09-19 09:09 来源:陕西省林业局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生态状况、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生态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记者日前从省林业局了解到,近20年来,陕西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退耕还林建设任务,为三秦大地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绿色向北延伸400多公里昔日“黄土高坡”天蓝山绿 
  “20年前,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策源地,‘退’出的是秃岭荒山,‘还’来的是绿水青山。”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说,如今,退耕还林还草是陕西最有面子、最有颜值的工程。延安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绿、圣地蓝”更是成为时下的流行词汇。 
  陕西省气象局卫星资料分析表明,2018年,陕西植被覆盖度达到73.17%,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43.06%,净增12.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增幅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 
  近20年来,陕西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8万平方公里。北部沙区每年沙尘暴天数由过去的66天下降为24天,绿色向生态脆弱的陕北地区延伸了400多公里,昔日的“黄土高坡”如今变得天蓝、山绿、水清、人富。 
  退耕还林后,陕西广大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倒山种地、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少种高产转变;畜牧业生产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畜转变;生产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退耕农户户用沼气得到迅速发展,煤、太阳能、天然气等逐渐取代烧柴,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的新选择。 
   退耕地还林还草1867.5万亩 排名全国第一 
  1999年,陕西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制定全国首个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内容的规划——《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规划纲要》;2000年,陕西分区施策,出台了《陕西省退耕还林还草规划》。 
  三年植树,不如一年禁牧。1998年,吴起县率先实现全县整体封山禁牧。2003年,陕西省率先颁布《封山禁牧令》,陕西渭河以北地区和其他区域林业用地、退耕还林地全面封禁。2007年,陕西颁布《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封山禁牧走上法制化轨道。 
  国家林业局竣工验收数据表明,陕西省上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保存率达99.7%、成林率达80%以上。坚持“封山禁牧”,是陕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推进生态空间修复的关键一招。 
  截至目前,陕西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4039.7万亩,占全国7.8%。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867.5万亩,占全国9%,居全国第一。 
   贫困地区退耕还林133.51万亩 补助资金3.17亿元 
  2014年以来,陕西通过优先落实贫困地区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的政策,将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重点贫困县全部纳入实施范围,在年度任务安排上,采取优先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户倾斜等措施,累计安排贫困地区退耕还林面积133.51万亩,涉及贫困户20.66万户、57.60万人,直接补助资金达3.17亿元,人均收入550元。同时还选聘贫困人员为护林员,多措并举,完成了生态脱贫目标。 
  国家投入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为广大退耕户提供了生活保障。截至2018年,全省915万退耕农民人均获得退耕补助3776元。随着耕地退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或者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收入稳步增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据了解,目前陕西退耕区农民从事设施农业、林果业、草畜业和劳务输出等收入已占到农户总收入的70%左右,特别是经济林果业得到快速发展。全省退耕还林发展核桃、红枣、茶叶等经济林总面积近1000万亩,基本形成了秦巴山区以核桃、板栗为主,渭北旱塬区以核桃、花椒、柿子为主,黄土高原区以红枣、山地苹果为主的区域经济林发展格局,并形成了一大批经济林专业村、专业户,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退耕还林实现了“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双赢”目标。(来源:各界导报 记者:李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