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随着气温回升,清明将近,森林防火又到了关键时期。而在林木茂密的大秦岭中,有一群绿色守护者——护林员,他们常年与青山为伴,活跃在护林防火一线,守护着山林的安宁,保护着无数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日前,本报记者深入一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期让我们一起倾听两名护林员背后的故事。
3月19日,乍暖还寒。8时,洛南县保安镇北斗村森林防火员叶兴华就带着镰刀和锯上山了。
山路崎岖,叶兴华一边攀爬一边仔细观察周围的情况,山风穿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临近清明,是森林防火的重要节点,也是松材线虫病高发期,承担着全村7个组2755亩山林的巡护和6棵古树的保护工作,叶兴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11时40分,叶兴华下山了,他骑着停放在山下的电动摩托车往回走。插在车头上的护林防火红色旗帜迎风招展,身穿红色护林服的叶兴华显得格外神气。
56岁的叶兴华原先在外打工,2020年9月,为了陪伴年迈的父母,他选择回乡过起了四世同堂的日子,全家9口人就靠儿子一人打工维持生计。2021年,村上增设护林员岗,首先就考虑到叶兴华,虽然每月工资仅有670元,但他毫不犹豫地应下了。
“上岗前,县上、镇上都给我们培训过,包括怎么预防火灾,怎么扑火,看坡势就知道火会朝哪蔓延之类,加上从小在山里跑惯了,对我来说不是个啥难事。”叶兴华说,每年冬春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清明、国庆、冬至、春节前后,这些时候他会格外注意,一般上午上山巡逻,下午在入山口和田间地头进行防火宣传,避免村民燃烧秸秆,或点火祭祖。
每天一早,叶兴华都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中的生态护林APP和松线虫普查APP,再开始一天的巡逻,这样,他的行动轨迹就会在APP上显示,这也是上级部门对护林员工作的一种监督方式。
“山林里有无人为破坏、树木长势如何,都是我们巡查的范畴。”叶兴华说,发现一棵树有枯萎的迹象,他会先削枝看是长虫了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弄不清楚就要向镇林业站上报,如果发现有树木枯死,必须要砍伐掉,因为树死后容易生虫,会影响别的树木生长。冬季下暴雪,为防止树枝被积雪压断,他还要及时清理树上的积雪。
除了防火,叶兴华还肩负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任,山上有谁下套、放夹子,他就要立即拆卸掉或上报。
“3月3日,雨夹雪,今天上午对古树群进行排查,并用长杆清理树枝上的积雪,枝干没有缺损,保护牌完好。”
“3月16日,多云,在学沟路、阳坡、中梁坡、后坡林地巡查,无异常情况,一切安好。”
“3月19日,晴,在西片区各组、松树坡巡查,并采集松材线虫。”
……
在巡山管护日志和古树养护巡护记录本上,叶兴华认真记下了每天的巡查情况,一天不落。
4年来,叶兴华的巡逻区域基本安然无事,但是2023年的一次着火让他仍心有余悸。那是正月里,小孩子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后坡的荒地上玩鞭炮,谁料就把这片荒地烧着了。幸好叶兴华刚巡逻到那里,看到着火了,他急忙给村上、镇上打电话通知,随后自己拿起棍子奋不顾身地打起火来。“当时火焰有五六米高,好在村上马上组织人来了,再个旁边有隔离水渠,不多时火就扑灭了,因为是荒地,没有啥损失。”叶兴华说。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叶兴华先后被评为镇、县的优秀护林员,还担任6组的小组长,又因为熟练掌握护林APP的操作,经常帮其他护林员打卡、上报信息,他逐渐从这份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老伴抱怨我成天只顾着上山,孙子不管,地也不种。”叶兴华笑着说,“看人家都把庄稼种上了,我又忙着巡山,昨天才找人帮忙把洋芋点了。”
如今,北斗村周边的山坡上遍植油松、橡树、刺槐……“以前的荒山现在都成了绿山,我在山上巡查,累了看看风景,感觉挺好。”望着郁郁葱葱返青的山林,叶兴华知足地说。(记者: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