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关注森林活动 共建绿色家园
时间:2023-10-26 08:10 来源:宝鸡市林业局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宝鸡地处八百里秦川最西端,物华天宝,赫赫宗周、赳赳老秦。宝鸡秦岭南屏、关山北障、渭水中流,率先在全省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关注森林、保护生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宝鸡市高位推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阔步向深绿、逐梦新征程,以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为总目标,持之以恒关注森林、保护生态,锲而不舍厚植“三屏两水一平原”生态底色,加快建设生态之城、美丽宝鸡,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

“绿色战役”稳固森林城市基底

始终坚持重点区域修复和城乡绿化美化一体推进,持续实施绿色宝鸡“九大工程”,深入推进森林围市、围城、围镇、围村“四围”建设,接续打好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等“绿色战役”,力促山区森林化、城镇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全域景观化增量提质。十年来,全市累计造林334.3万亩、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187.7万亩,全民栽植苗木86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增加2.26个百分点,达到56.04%。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区5个、省级森林城市6个,建成52个国家森林乡村、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和290个省级“三化一片林”示范村,实现省级绿化模范县全覆盖,乡村绿化美化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

“生态卫士”守牢生态红线底线

全面推行林长制,当好生态卫士,构建起8221名四级林长网格化负责、“5235”体系支撑的森林草原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聚力“一管四防”守护绿水青山,1975.49万亩生态空间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严控林地定额、采伐限额,林地增加26.6万亩;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增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9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4.6%,自然保护地达到33个,占到国土面积9.87%;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野生动物千余只,野生动植物数量达到2900多种,占全省52%;普查保护古树名木3.5万余株,重点挂牌保护古树名木1079 株。有效防控森林灾害,森林火灾次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逐年下降,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疫情“零输入”。聚焦秦岭“五乱”整治,扎实开展森林督查,占全市国土空间72.7%的生态空间安全有序发展,单位面积生态产能全省第一。

“点绿成金”生态经济增效富民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抓基地、建园区、强示范,生态友好型经济量稳质更优。创建认定国家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8家,国家级、省级林业合作社31个,建立产业基地和园区87个,凤县花椒、陇县核桃、麟游核桃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扶风元宝枫、凤翔油用牡丹及其系列产品享誉省内外,林麝存栏3.68万只,数量和麝香产量全国第一,凤县为中国林麝之乡、中国花椒之乡,陇县、麟游为中国核桃之乡。建成国省森林康养、自然体验、生态露营基地16处,9处生态旅游地入选全省生态旅游特色线路,眉县获全省唯一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市林业总产值比2012年翻了四番,达到142亿元,生态产业扶贫经验在国省推广,21.08万贫困人口因兴林草兴生态走上小康之路。

“全民关注”形成共建共享氛围

始终坚持党政领导、政协牵头、各方联动,关注森林活动与林长制、绿化委员会“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协同发力,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组织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暨“我为建设生态宝鸡护片林”主题植树活动,年参与义务植树160万人次;举办“生态卫士日”“爱鸟周”“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和自然教育基地创建、“最美生态卫士”选树、“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大型采访等主题宣传活动。全市建立“企地共建”义务植树基地83个、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个,创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2个、全国林草科普基地1个,建成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0家,年均开展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活动80余场次,参与1.5万人次,6部自然教育课程设计作品在全省获奖,形成全社会关注森林、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推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绿色经济“三位一体”协同高质高效发展。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宝鸡市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关注森林活动,统筹落实林长制和绿化委员会制度,全面抓好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五篇文章”,勠力推动生态之城、美丽宝鸡建设取得坚实成效,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陕西贡献宝鸡力量。作者:张军锋 审核:杨小利 编辑:慕旭飞 师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