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访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
时间:2021-03-09 10:03 来源:贵州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为此,本刊推出“全国林业局长话生态文明建设”专栏,持续邀请各省(区、市)林草局局长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畅谈如何深入践行“两山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

  回顾过去五年,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取得新成效,集中概括为六“变”:绿色版图变“大”、野生动植物变“多”、秦岭保护变“实”、百姓因林变“富”、生态防线变“牢”、治理格局变“新”。“十三五”期间,生态空间绿色革命由南向北铺展开来,森林草原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生态生产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绿色陕西”。然而,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认为,对照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目标,现在的陕西尚是“浅绿色”,一些地方还“不够绿”“不够美”,需要陕西林业人重新整装再出征,开启挺进深绿新征程。

  对陕西而言,“十四五”时期是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十四五”期间,陕西省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五大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不断夯实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以山清水秀为总目标,陕西将在生态空间治理上走好关键“三步”:奋战“十四五”,到2025年实现“浅绿”向“深绿”迈进,建成“深绿陕西”;再经过十年奋战,到2035年初步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再奋战十五年,到2050年建成高质量的山清水秀的陕西。为此,陕西省将坚持森林不伐、草地不牧、湿地不捕、野味不食、野花不采“五不”政策。在不影响生态生产力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康养经济”“知识经济”,让生态空间成为“饱眼福空间”“洗肺空间”“醒脑空间”。

  “在建成高质量山清水秀陕西的过程中,我们将着力构建‘一山(秦岭)、两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区(陕北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水源涵养区)、五带(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江两岸生态经济走廊带)’治理新格局。”党双忍说,为了突出“深绿色”“系统化”“高质量”导向要求,陕西省构建出“十四五”指标体系,其中,绿水青山指数是衡量生态空间数量、质量和功能的综合指数,可精准丈量各行政区的生态生产力发展程度,为促进生态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秦岭之“芯”在陕西,黄河之“芯”在陕西,长江最大支流在陕西。在保护祖脉、保护母亲河上,陕西肩负重大使命。党双忍表示,陕西将坚持系统保护、以绿治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理念,制定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以及《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四个行动”耦合成生态空间治理“陕西方案”。同时,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从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实际出发,开展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湿地草原保护恢复、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提升、生态云建设、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十大重点工程”,推动具体措施一一落实落细。(记者:申东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