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榆阳区:生态增“绿” 脱贫生“金”
时间:2021-01-15 16:01 来源:榆林日报

  “以前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这几年通过生态扶贫政策支持,荒山荒沟都变成了青山绿水。”榆阳区鱼河峁镇田园村生态护林员艾玲说。如今,3120亩大扁杏已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十三五”以来,榆阳区坚持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推广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南部山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北部沙区发展优质饲草产业、近城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这三大林业主导产业蹚出了一条保生态促增收的精准扶贫之路,实现脱贫增绿“双丰收”。

  林果产业惠万家 开启农民致富门

  “去年,我们村收获大扁杏核8万多公斤,通过消费扶贫政策引导,企业统一采购,纯收入36万元,村民收入增加了,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田园村党支部书记田兴军说。

  2012年以来,榆阳区启动了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引进了耐低温新品种大扁杏和鲜食杏,并提升了种植标准,加强了管护引导,经济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榆阳区共栽种大扁杏16万亩,挂果面积10万多亩,在丰产年份可产杏核230万公斤以上,产值超2000万元。

  大扁杏的规模化种植,催生了大扁杏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成立的榆林好婆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胡艳珍介绍,公司从事大扁杏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业务,生产沙地杏仁、蛋白杏仁粉、红枣杏仁粉等系列产品,“好婆姨”商标及其产品先后被省级有关部门评为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栽下的是苗木,长出的是生态,积淀的是文化,惠及的是子孙后代。”对榆阳大扁杏产业的发展成果,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如此评价。

  榆阳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林业企业生产的大扁杏产品年均销售额达到2464万元,直接为11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2400元。同时,发展6万亩桑树产业基地,促进桑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该区将30个贫困村的桑叶加工点以固定资产的形式移交给村集体管理经营,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确保了贫困村高质量脱贫。

  在榆阳区,杏树文化旅游深入人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从2011年首届“秋染南山,红叶传情”杏树红叶文化节开始,榆阳区不断丰富杏树文化的活动内容,从“春赏花、秋观叶”到“夏品果、冬踏雪”,发展到“每月小活动不断,每季大活动相连”的文旅融合模式,成功打造出“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如今,赵家峁休闲度假、白舍牛滩乡村游乐、三道河则草滩风情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随着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生态旅游逐步兴起,进而带动并增加了就业机会,让“空巢村”逐渐开始逆转,呈现出年轻人“返村潮”。“看到村里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好,我去年决定回到村里经营游乐项目,到现在纯收入达四十多万元,我还带动了我们村3个贫困户也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收入。”赵家峁村景区彩虹滑道负责人赵昌渊说。

  截至2020年11月初,榆阳区共接待游客783.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98亿元。仅“十一”假期,全区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饲草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榆阳区围绕建设“中国草业明珠”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草畜一体、循环发展”思路,把草业和草食家畜养殖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主要产业大力培育,初步形成了“千家万户种草、种养大户种草、股份经济合作社种草、农业龙头企业种草”的强劲发展势头。

  “过去,我一直觉得种玉米、马铃薯能挣钱,种草挣不了多少钱。但今年,我们家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亩苜蓿,一年收割了三茬,收了优质饲草210吨,收入将近40万元。”芹河镇张滩村村民张桂杰高兴地说,“我明年想再多种几十亩苜蓿,争取多挣点钱。”

  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体系核心的同时,榆阳区在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配套扶持,把小饲草真正做成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大产业。鼓励好禾来、明杰、荣泽等农业企业转型发展高产优质饲草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科技实力、机械化水平高、产品质量优良”的饲草种植企业、草产品加工企业,构建起“市场+龙头+合作组织+大户+基地+服务队”的利益无缝链接机制。

  据悉,榆阳区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好禾来草业公司,种出了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优质苜蓿,建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的饲草综合加工服务示范点,结束了榆阳草产业发展只有种植没有加工的历史,饲草销往国内“蒙牛”“伊利”等牧场。

  该区小纪汗镇大纪汗村、金鸡滩镇金鸡滩村、补浪河乡补浪河村等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发展高产优质苜蓿集中连片种植均在2500亩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带动农户增收1500多元。

  截至目前,榆阳区共培育草业合作经济组织160多家、种草大户近千户。今年,全区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其他饲草种植面积可达20万亩,年产饲草24万吨。高产优质饲草的科学种植拉动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全区羊子养殖将发展到200万只,奶牛、肉牛养殖将发展到10万头。

  “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一只湖羊,从羊羔到出栏,需要食饲草近1000公斤。选择在榆阳投资,主要是看好这里饲草产业发展的后续力量。”小纪汗镇10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释放生态效益 拓宽就业渠道

  榆阳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园林化、村庄风景化”建设标准,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投入1892万元,对大河塔镇高沙峁村等8个乡镇66个贫困村实施了绿化,实现了符合绿化条件的贫困村绿化全覆盖。既改善了贫困村的人居环境,又扩大了林草覆盖面积。

  在鱼河峁镇高家峁村,贫困户护林员艾玲每天都按时到林场巡查,看有没有乱砍乱伐、火情等现象。“政府把我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一定尽职尽责干好这份工作。”艾玲说。

  像艾玲一样的生态护林员分布在榆阳的每一片林区。他们日复一日穿梭在林场中,用双脚丈量着林地的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绿色家园。

  截至目前,榆阳区为175名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累计发放工资217.54万元。同时,将小纪汗林场作为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开放单位,向全区贫困人口提供了12个工作岗位,根据工作岗位不同,每人每月发入工资1500—3800元。

  “榆阳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工作,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重点做好‘南果、北草’产业发展布局,以深化林业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同时,多措并举激活林业发展要素,提升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深加工、提品质,育龙头、打品牌,拓市场、提效益,让绿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榆阳区林业局局长高来伟说。

田园综合体 资料图片

杏果累累 资料图片

依托生态搞活乡村旅游 资料图片

桑叶加工 资料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