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间,飞鸟相与还。9月21日,在蓝田县稻谷馨香的流峪河河畔,由陕西省林业局、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蓝田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秦岭北麓蓝田段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在此举行,23只朱鹮蹁跹展翅,飞归曾经历史栖息地,开启了新的繁衍生息。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民康讲话。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主持。
秦岭北麓蓝田段朱鹮野化放飞活动,旨在不断扩大朱鹮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范围,实现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的目标,进一步巩固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果。此次放飞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建设“美丽陕西”的生动实践,对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蓝田县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已经具备朱鹮野外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蓝田县要不断加强保护宣传,强化巡护监测,为朱鹮提供安全适宜的生存繁衍环境,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此次朱鹮放飞地蓝田县境域内,河流纵横,水鸟食物资源丰富,秦岭北麓以及灞河沿岸高大乔木较多,朱鹮放飞地九间房镇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项目进行了土地综合整治,恢复水田湿地130亩,实施水稻栽植105亩,有利于放飞朱鹮的野外生存繁衍。放归自然的23只朱鹮也将由蓝田县秦保局承担监管和保护任务,不定期对朱鹮活动范围、健康状况,繁殖地、觅食地和夜宿地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
据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朱鹮部董荣博士介绍,为建立可存活的、持续发展的种群,此次放飞的朱鹮都是经过野化训练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组成的合理群体。此次放飞朱鹮主要来自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朱鹮个体。
自2013年起,陕西林业部门相继在秦岭以北持续开展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先后建立了铜川耀州、宝鸡千阳、西安周至、渭南华阴和临渭等多个野化放飞种群。放飞朱鹮对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经过40余年的保护,朱鹮保护见证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变化,已经由稀有的7只增长到“鹮族兴旺”的9000余只,栖息地已经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续写着“拯救濒危物种成功典范”的新篇章。
省林业局有关处室单位负责人;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朱鹮局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西安市秦保局、西安市林业局有关领导及相关处(站)负责人;蓝田县人民政府、蓝田县秦保局、九间房镇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央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参加。(作者:韩莹 陈君尧 审核:王伟峰 赵侠)